徐汇图书馆·光启之门| 2022

徐家汇书院 © 王可

2023 Opening

魔都2023年

第①个新地标

应属元旦新开业的



徐家汇书院

ZIKAWEI Library



/

外如方盒,内有乾坤

再现海派文化记忆

徐家汇书院 © ShanghaiLOOK

2023年元旦,闭馆3年的徐汇区图书馆,在建馆66周年之际的焕新亮相,以“徐家汇书院”的面孔回归,再现海派文化记忆。

徐家汇书院置身于上海首个4A级开放型都市旅游景区一一被誉为“海派文化之源”的徐家汇源的核心区域。书院将被打造成一座具有开放、创新、融合性的集文献阅读、展览讲座艺术鉴赏、文创集市等服务为一体的全媒体时代复合型图书馆。

走近书院,恍惚间曾经相隔的间隙被打破,人和人的交流、人和空间的交流、人和艺术装置的交流,变得更顺畅;像一道光的出现让一切有了温度。

徐家汇书院中庭 © 王可

书院由西岸美术馆设计师、英国著名建筑大师大卫·奇普菲尔德担纲设计,内部则由知名建筑设计师俞挺团队操刀完成。

总面积18650平方米,地下两层,地上三层,设近800个阅览座席。整座建筑外立面由细长的翅片包裹,每到夜晚灯光内透,书院便像一个巨型“夜光宝盒”。

图片

徐家汇书院“光启之门” © 王可

中庭空间采用巴西利卡设计风格,一楼大厅直通穹形屋顶,颇有藏书楼的气派;两侧的金色区域为「光盒空间」,从一楼到顶楼,8大特色主题书籍分散于此,一侧是“建筑可阅读”,另一侧则以“徐汇文脉”为主题。

而在中庭深处,悄然而立的是由一造科技耗时五十天完成3D打印艺术装置「光启之门」

01 沐光而生

传统与未来的呼应,科技与文化的融合,是「光启之门」所希望表达的核心主题。「光启」既是纪念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之意,也是取其文字本意。

徐家汇书院“光启之门” © 王可

「光启之门」力图通过现代先进设计与建造技术对传统进行新的演绎,基于土山湾中国牌楼的形象进行艺术化再造,展现不同的当代影响。


土山湾牌楼 & 光启之门

设计通过网格化抽象原理转译传统的土山湾牌楼,对构件进行原型拆解以及文化解析等数字艺术化的处理,用新的技术手段复刻土山湾牌楼。

“光启之门”生成图解 © 一造科技

一方面,用新型数字化设计手段,对牌楼形态进行解构、抽象和重新生成,形成了网格化镂空的新牌楼形象。“云翼”的加入,更使整体形象更显轻盈通透,与原本沉稳厚重的土山湾牌楼形成鲜明对比。

“光启之门”生成图解 © 一造科技

另一方面,建筑机器人改性塑料3D打印建造技术的加入,赋予「光启之门」用现代技术演绎传统工艺的新立意。空间打印技术实现了网格化牌楼新形象的完美的复刻,最终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,使整个中庭沐光而生。

改性塑料3D空间打印工艺细节 © 张立名

02 向光而行


时代的进步,往往依托的是设计艺术与技术科学携手并进,相辅相成。「光启之门」艺术装置正是试图回望历史,对当下的时代精神加以诠释。

牌楼由渐变像素网格重构,自下而上元素逐渐模糊。

改性塑料3D空间打印工艺细节 © 王可

近人尺度的部分,设计通过3D层积打印工艺展示特色构件细节的重构,顶部通过网格疏密变化将原始牌楼独特的空间形制和比例表达呈现。

徐家汇书院“光启之门” © 张立名

由「光启之门」主体生长而出的“光之翼”弧面,从重殿顶的脊线延展开来,使整体如同一座飘渺的云上仙宫,模糊了中庭空间的边界。

03 追光逐影

通过空间打印技术,一造科技将光锁在中庭空间的「光启之门」内,打造全新的阅读体验。

安装过程 © 徐家汇书院

整个「光启之门」由一造科技使用 2台大尺度建筑空间打印机器人耗时50天打印完成,打印路径长达17000米,打印消耗材料1.8吨,是当下最为先进打印技术的体现。

空间打印部分包括了4万多个打印单元,每个打印单元需要12个工序动作,空间打印工艺动作复杂,是传统人工所无法实现的难度和精准度。

“光启之门”打印单元拆解图解 © 一造科技

「光启之门」的打印单位各不相同,打印编程量大,整个光启之门的机器人打印动作编程超过 50 万行,全部程序通过自主研发的 FURobot 建筑机器人控制软件 进行批量化编程完成,实现了高效且精准的打印。



2023 Opening

徐家汇书院 x 一造科技

光启之门

书院地址

徐汇区漕溪北路158号

开放时间

周二至周日

09:00-17:00(16:30停止入馆)

周一馆休,国家法定假日另行公告



预约方式

1月13日(周五)起

“徐家汇书院” 微信小程序

预约入馆

Fab-Union   一造科技

一造科技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,长期致力于贯通AI设计与建筑机器人数字建造,构建人机协作的一体化设计、优化与生产建造模式。目前,一造科技拥有自主研发的FURobot建筑机器人软件控制平台、多个应用于预制与现场两大建造的建筑机器人硬件平台。一造科技针对现场建造与预制装配两大场景展开研发实践,研究成果覆盖多达15种机器人智能建造工艺,并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项目,对城市更新与建筑智能进行了持续的融合思考与认知迭代,大量的工艺和技术可助力新时期的城市更新与发展。

www.fab-union.com

Tel: 86-21-65029794

Email: info@fab-union.com